首页 / 声音图书馆 / 音乐内容 / 声音百科 / 声音百科10 | 古典唱片厂牌之旅(二):Archiv Produkti…
声音百科10 | 古典唱片厂牌之旅(二):Archiv Produktion
2018-09-21

Archiv Produktion是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旗下的子厂牌,它专门研究发行“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古乐,取材范围按照古典乐流派的分类,它包涵:

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以及部分古典主义时期。



 1 

 


科普一下这几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


中世纪时期(476-1450年)

这一时期以教堂礼拜音乐为主,大多数是单声部音乐。用于两种礼拜仪式:

一是弥撒,歌词为纪念基督最后的晚餐及其献身事迹,是教堂仪式的中心;

二是日课,修道院每天咏唱的八课圣事,歌词主要以诗篇为主。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已经无法得知具体的作曲家姓名。


代表: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2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年)

这一时期的音乐可分为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出现多声部复调织体,并且已经有了可计量的节奏,但在宗教音乐作品中并无节奏律动,只在世俗音乐中有鲜明而较强的节奏律动。

作曲家代表人物有佛莱芒乐派(Flemish school)的奥克冈(Ockeghem),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 Pres)等;尼德兰乐派(Netherlands School)的杜费(Guillaume Dufay),欧伯列希特(Jacob Obrecht)等。


3

 

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

这一时期的音乐为后期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已经有了强烈和跳跃的节奏,采用多旋律音乐的复调法,强调曲子的起伏变化。

在音乐题材主题方面仍旧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器乐尤其是弦乐发展迅速,而弦乐的音色正体现出了巴洛克时代的特色。

代表人物:音乐之父巴赫(J·S·Bach),维瓦尔第(L·Vivaldi),亨德尔(G·F·Handel)。


4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年)

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厌倦繁复的复调音乐风格,提倡明晰的主调音乐,这使音乐的两大要素的旋律与和声鲜明突出。

清晰对称的音乐旋律句法和段落结构,取代了巴洛克音乐动机加变奏的装饰性旋律方法。

代表人物:海顿(F·J·Haydn),莫扎特(W·A·Mozart),贝多芬(L·Beethoven)。


5

 


这些音乐前后横跨了一千多年,Archiv对于这些音乐所抱持的态度不仅仅是想要做简单的记录,他们希望现代的音乐爱好者在聆听这些音乐的同时也能被音乐的美好所感动,因此,Archiv的音乐在制作时必须满足四个中心点:

必须采用原典版(净版)乐谱,并且以正统的形式演奏;

必须使用音乐创作时代相符的乐器;

演奏者必须是研究古乐的专家;

采用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录制高品质的音乐。

 


因此,在Archiv Prodiktion厂牌下发行唱片的音乐家,演奏家都是非常优秀并且严谨。

其中比较有名望的有大提琴家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他的主要录音都在DG主厂牌下发行,而在Archiv旗下发行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6)》。

德国管风琴大师赫尔穆特·瓦尔哈(Helmut Walcha)发行了《巴赫:管风琴全集》。

小提琴家梅尔库斯(Eduard Melkus),他在Archiv最有名的录音是《比贝尔:玫瑰经奏鸣曲》等等。


6

 


Archiv内圈标签识别断代

Archiv Produktion的内圈标签的演变与它的上家公司DG很相似,按照DG的大小禾花的分法,我们也以1970年为分水岭,分为“大小Archiv”。

1970年以前的称为“大Archiv”,1970年以后的称为“小Archiv”。

 

大Archiv标签分为单声道与立体声两种

单声道大Archiv

单声道大Archiv的内圈标签又分三种样子,它们都以银色为底,内圈边缘由一粗一细两个圈围绕,正上方印着“ARCHIV PRODUKTION”,标签上以横线划出区域,分别注明作曲家,曲目,录音年代,制作人,录音师以及演奏者等资料。

不同的是标签右侧的一个小小的标志,第一种印的是“M33”的蓝色矩形标志,代表“MONO”单声道,33转唱片。

它出现于1947-1950年的Archiv唱片上,这个时候的唱片重量约为220g,非常有份量。


7 

 


第二种印了“M33”的蓝色倒三角形,使用这种标签的Archiv唱片发行年代在1950-1960年,这个时期的唱片重量约为160g。


8 

 


第三种用印了“33又1/3”的黑色矩形标志,这种标签使用于1960-1970年,从1970年开始,Archiv便不再发行单声道LP。


9 

 


立体声大Archiv

立体声大Archiv的唱片内圈标签也有三种不同的样子,它们的设计与单声道时期基本一致,也都是银色为底,内圈边缘由一粗一细的两个蓝色圈围绕,正上方印着“ARCHIV PRODUKTION”。

不同体现在一些细节的地方,第一种内圈标签在正上方有一个方框,里面印着“Stereo”,标签右侧是两个交叉的蓝色圆圈,里面印着“ST”和“33”,代表“Stereo”立体声,33转唱片。

该内圈标签使用于1958-1967年,唱片重约160g。


10 

 


第二种内圈标签与第一种很像,但标签上没有任何横线,关于曲目和演奏者的信息都记录在下半圈的范围里。

这种标签使用于1962-1967年,使用这种标签的唱片都是重新发行的录音。


11 

 


第三种内圈标签的正上方没有“Stereo”的方框,“Stereo”的字眼移到了标签右侧的双圈上方,并且双圈由蓝色变为黑色。

这种内圈标签使用于1967-1970年,唱片重约140-145g。


12 

 


小Archiv标签

1970年以后,Archiv的内圈标签设计变得非常简洁。

没有横线,唱片的曲目信息出现在唱片内圈的上半部分,演奏者资料则在内圈的下半部分。

正上方的“ARCHIV”上多出了DG的郁金香皇冠的标志。

内圈的中间出现了一个长方形框,里面印着“Made in Germany”,唱片编号,以及“Stereo 33”。


13 



另外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小Archiv标志,它的排版与普通的基本相同,但内圈边缘沿用了1970年前的设计,一粗一细两个蓝色圈围绕在周围。

然后中间的长方形方框内出现两个唱片编号,左边198 XXX,右边25XX XXX。这也是复刻的唱片,左边便是原唱片编号,右边的是新编号。


14 

 


数码录音的Archiv标签

进入数码录音时代后,Archiv的标签几乎沿用了小Archiv的设计,只是在内圈上半部分加注了“Digital Recording”。


15 

 


Archiv Produktion唱片封套设计

最早期的Archiv唱片封套以鹅黄色为底的牛皮纸为基础,非常朴素,可这种设计让人看起来格外温暖和精致。


16 

 


而它最有特色的设计师有三页纸板对折,印着德文,英文与法文三种文字叙述唱片信息,唱片放置于中间的塑胶套中。


17 

 


内里还附有一张类似图书馆目录的唱片卡,卡片上详细记载着作曲家,曲目,音乐类型,创作年代,乐谱版本,制作人,演奏者,录音年代,录音地点,以及使用的乐器等等详细的资料,非常具有学术气息。


18 

 


在刚进入立体声时代年代,与DG的唱片一样,Archiv为了与单声道唱片区分开来,会在封面上用红色的方块标上“Stereo”加以醒目区分。

所以Archiv也有红头唱片存在。


19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Atcheiv的封面设计多加了一些花边,部分还保持着三页折纸的设计。

但到了70年代以后,Archiv的封面更多已是双页对折。内里的唱片卡也消失了,让人不禁感到有些遗憾。


20 

 


唱片封面做的再好看,其实还是音乐更重要,好在Archiv Produktion一直不忘初心,照着自己定下的规则,一张又一张地录制发行着质量上乘的唱片,哪怕是到了CD时代也未见有所改变。

本文最后将与大家分享一个55张CD的音乐大包,来自Archiv Produktion 1947-2013年发行过的经典作品CD碟原抓无损音频,有兴趣的可以下载。


2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Vg4jGaNLXO1LtpzDhrCAw 

密码:g3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