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声音图书馆 / 音乐内容 / 声音百科 / 为什么一副耳机很难做到音质与外观兼备!
为什么一副耳机很难做到音质与外观兼备!
2017-11-17

近期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耳机厂商为什么不能使耳机的音质和外观兼备?

顿时法轮在转,天眼一开,这问题非答不可。(其实内心OS:这问得简直就是巫嘛!)

于是想跟大家分享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认为提问者所指的问题应该是定位于消费类级别的(而非动辄几千上万的HiFi级别的发烧耳机或监听耳机)耳机产品。

这道出了很多耳机使用者、耳机设计者、电声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电子工程师(针对蓝牙或游戏类耳机)各自内心的困惑......


造成这个现象的我认为有四个原因:

一、耳机产生的系统性配合;

二、审美范式冲突(烧友审美范式与消费类潮流审美范式的冲突);

三、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

四、声音与功能的优先级。


那么,接下来我将逐一为大家分析


一、耳机产生的系统性配合

通常,一个耳机的产生会由以下几个角色来完成。

1、老板或产品经理(这个要视公司性质和规模,制造型公司的老板通常都是产品经理)。

这个角色无论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也好,自己的主观意淫也罢,总之他们在负责定义一款耳机产品,从风格、功能到成本。

那么制造思维的下的耳机产品通常要符合产能越大越好的制造逻辑,因此衍生出来的就是:结构简单、直通率高、拉线不长、易于组装。

可想而知这样的产品通常不会有太多创新的工艺材质以及机构外观。

                                             

 1

老板们往往是在制造逻辑下优先产能,量大意味着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否则就生气!


2、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尤其是刚毕业的设计师,通常是以美学价值为产品设计的首要追求,甚至形式大过了内容,我所说的内容就是一副好耳机应有的音质空间和结构实现可行性。

所以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板抱怨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不切合实际,设计师抱怨老板墨守成规+不懂审美。当然最后一定是设计师的美丽造型在老板们的改造中得以应声落地。

这是一个耳机产生过程中唯一一个对外观负责的工种(或部门),要么就是因为不可实现而流产,要么就是被改造诞生,总之大部分产品都有较多的遗憾。

 

 2

品位不熟的产品设计师,很多不俗的作品实现不了,或者实现了却是面目全非


3、结构工程师

这个角色对于耳机制造企业几乎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好的结构工程师的数量远远少于好的产品设计师的数量。为什么结构工程师不多?因为这是一个毫无荣誉感的岗位。比如说,一个产品设计完最终上市了,产品设计师可以跟自己的亲朋好友说,这个产品就是我设计的,并且得了IF、红点等等奖项。然而结构工程师却只能说,这个耳机的结构是我画的,于是朋友就问了——结构是什么鬼?.......所以说结构工程师是一个幕后设计师,无法像产品设计师一样享受一个产品的最高荣誉感。

结构工程师,负责产品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造型的内部结构实现。几乎不对“美”负责任,所以在他们的视角里要考量的是来自产品设计师的外观坚持和来自工程方面的工艺材质及流水线实现的难易程度(这些其实就是成本考量),但通常情况下结构工程师都是和工程部及老板站到一起。会把产品设计师的外观进行调整以便减低实现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结构工程师更侧重于工程端考量而非“美学”考量。


 3

结构工程师通常更侧重于工程考量而非外观的“美”学价值


4、电声工程师

在大部分的耳机制造商里,原本该被封神的电声工程师却被放到了产品的末端。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师设计了外观,结构工程师画好了结构,产品基本确定了才会让电声工程师来为耳机匹配单元和调声音。

但是这个时候的声音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被限制了,因为声音不止取决于喇叭,同样也取决于和喇叭配合的空间(专业术语叫腔体)。比如说耳机的设计为后腔体密封,那么这个耳机就很难把1000Hz-3000H的部分调上去。

所以原本可以神通广大的电声工程师就这样被戴上了“紧箍咒”无法施展声音的魔法。


 4


HiFi厂商的耳机产生过程中,通常声音定位是至于第一位的


以上是从耳机产生的系统性来阐述为什么一副消费类耳机很难做到音质和外观兼备。




二、审美范式冲突(烧友审美范式与消费类潮流审美范式的冲突)


1、烧友和Hifi厂牌的审美范式

烧友和Hifi厂牌的审美范式通常为经典范式。经典范式包括了材质、工艺及耳机的视觉声音表达。

材质:木头、金属、皮革及少量塑胶材质。木头、金属和皮革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底层材质,为人类带来了安全、自然、结实耐用的本能感受。而Hifi厂牌的一些旗舰产品或形象产品通常都是以这些材质的肌理作为产品表达的视觉审美范式,并且在80多年的历史里被全世界的耳机发烧友所认可。


1_副本




金属质感表达了一种稳固和专业的视觉感受


7



木纹的肌理同样表达了自然、稳固及返璞归真(还原)的视觉感受


8



皮革与金属的材质搭配有强烈的厚重感


视觉声音表达,视觉化的声音表达包括了刚才提到的材质,也包括一些小的设计元素例如:后腔体的金属网罩、全包耳的耳罩设计,耳壳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极少用其它造型),较大的体积(入耳式耳机也是如此,横向比较消费类的入耳式耳机,HiFi的入耳式普遍较大),通常整个耳机的外观不会有很潮流的设计元素(除动铁耳塞)。这就是烧友和Hifi厂牌的经典审美范式。如果以后有机会会系统阐述这种审美范式的形成原因。

因为这样的外观充分的表达了“声音第一”的经典设计理念。

消费类耳机(潮流)审美范式,也就是普通消费者所认为的好声音和好外观的标准。这种需求是大多数人的需求! 我来解读一下大众心中的好声音和好外观。

好声音,通常是指适合自己的听感喜好或音乐喜好。举例来讲就是有的人无论听什么音乐都喜欢听低频律动的部分,那么这个人心中的好声音就是低频声染较大的耳机(那么相反也有一些人无论听什么音乐都喜欢清晰干净——高解析度小声染);还有一些人听音乐比较侧重于某个风格,并且比较稳定,比如很爱听民谣,那么他(她)心目中的好声音就是能把这种以人声为主的小编制音乐诠释好的耳机(中低、中频及中高频表现要好)。

总结一下这样的好声音,其实和HIFI的标准相差较远,但这样的声音却很好的服务了声音感受力和音乐感受力的差异化需求,而非统一的一个标准.

好外观,大众之所以对HIFI耳机敬而远之,一是因为价格不菲;二是因为日常的使用实在是不方便,有的耳机戴在头上等同于扣了一个头盔,除此之外还要匹配一系列的其他设备(如播放器、耳放、甚至巨粗无比的线材等);三是因为音质过剩;四是因为这样的经典设计在他们看来很老土。



9


即便再美的美女在HIFI耳机面前也只是个笑话


10


这副耳机对于这个娃的唯一作用就是用平板单元来按摩脸部肌肉


那么相对应的好外观应该是什么样呢?

一、小巧便携,戴在脖子上有一定的装饰性及与服装的搭配性;

二、使用方便,即便用手机直推也可以达到很好的音效;

三、耳机的设计能够融入一些潮流元素或承载一些能够表达自己文化属性的文化符号。


11



小巧便携,色彩鲜艳可以很好的与服装搭配



12


耳机的设计承载了较重的摇滚元素,满足了使用者自我文化属性的视觉表达



13


14


这款充分的融合了街头设计元素,声音取向也侧重于低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审美范式清晰可见,为什么就选不到两全其美的耳机呢?

因为,很多人想买一副几百元的好耳机一定会咨询一些“专业人士”和一些“专业论坛”。明明咨询者在线下已经挑到了一副既美观又好听的耳机,结果刚把品牌和型号报给“大神们”,就遭到了鄙视和嘲笑,所以又被“专业人士们”给拉到了经典审美范式里。而对于小白们宁可相信“专业人士”的“指导”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所以,这就是被指导过的人找不到好外观,没被指导过的人无法判断什么是好声音的原因(明明觉得声音不错,但是大神一说不好,马上就觉得声音不好)。




三、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


在音频领域我对为女性表示同情。因为这个领域的设计人员近90%都是男性,所以产品设计几乎清一色的男性视角。即便偶尔想设计一款女性耳机也只是简单的在配色上装饰一下,毫无诚意可言。因此,女性在不太介意声音的情况下想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耳机其实是很难的。

几乎在男性视角主导的音频领域里,女性能够选到一款符合女性视角的审美范式和使用差别的耳机简直比登天还难。下面我专门 找了几个女性设计师为女性设计的耳机,对比一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男性为女性设计耳机的时候是多么的敷衍了事。

一般,女性的头要比男性小,女性的耳道也比男性小,音质的优先级没有男性的那么极致。


15


充分的考虑到了女性对于高品质饰品化的审美视角


16


头戴式的头梁如发箍的设计细腻的察觉到了,女性对影响发型的介意


17


装饰性的完美场景呈现


18


充分的考虑到了女性耳道与男性的差异,设计了小巧舒适又有装饰效果的小耳塞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女性在男性的建议下买了一副耳机,结果除了对声音比较满意外,对佩戴的舒适度以及外观统统不满意的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女性朋友们,挑选耳机最好去线下亲自试戴,因为除了外观佩戴的舒适度也非常重要!




四、声音与功能的优先级


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耳机都要把音质放到第一位。

1、无线的需求。很多人对耳机线深恶痛绝以至于即便知道蓝牙耳机的音质远不如有线耳机也宁愿选择蓝牙耳机。为什么蓝牙耳机就一定音质不好,我认为并不是传输数据的问题(很多无损传输仍然音质不好),而是耳机腔体利用的不够充分(因为锂电池和电子板占用了腔体)。那么重要的需求优先级是无线,然后才是声音。所以大家就没必要抱怨蓝牙耳机的音质不如有线;


19


以牺牲音质作为便携无线的代价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


2、降噪的需求。顾名思义这种耳机设计的优先级是降低周遭的噪音,那么在主动式降噪耳机的电子设计上就会以牺牲音质作为代价(因为这种降噪其实是一种抵消算法),而听音乐的音质则放到第二位;


20


降噪耳机可把周围的环境噪音降低20dB左右,与烦躁的噪音比起来牺牲些音质确实没有问题


3、运动类耳机。是以方便运动场景的佩戴作为首要需求。因此人机工程、防汗液腐蚀防脱落的工艺材质考量也是重中之重,第二诉求是音质。


21


耳挂式的结构以及软胶的应用和鲜艳色彩的设计充分的考虑了运动时的舒适度、三防性及安全性。


因此,对于不同功能需求的优先级因而有了细分耳机产品,因此不宜用音质优先级或外观优先级或者双管齐下的标准去衡量很多功能型耳机。




大总结,源于耳机产品的系统性难度,即便克服了这些难度仍然存在审美范式、文化属性、声音(音乐)喜好差异、性别视角、功能优先定义的诸多因素导致了拥有好音质和好外观的这种主观感受的耳机产品并不多见。


因此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买耳机前先思考自己要耳机的首先考量到底是什么?在线下去体验,毕竟电商图片无法验证佩戴的舒适度、无法验证真实的听感、无法验证触觉、轻重、佩戴后的美观度及细节的控制力(因为很多电商内页图片和主图都在用渲染的效果图而非真实照片)。


要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忽略真实感受一味的追求“大神们”的毒文。因为我们是人,他们是神,而我们要成为神肯定不是通过耳机。成为神是要品尝全国各地的大江湖泊,品尝各地 的木材和煤矿,品尝全国各地的风和雨......